软件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的例子 - 电脑|办公 - 电脑办公-杀毒安全-网络-V3学习网
微商网
 
 
导航:首页 |电脑|办公|正文

软件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的例子

时间:2021-04-28 11:19:18
什么是摩尔定律??所以才会得到业界人士的公认;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摩尔本人的声音;的修正 1975年;摩尔定律",美国著名半导体厂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体管,紧
作者:

软件 摩尔定律

什么是摩尔定律??

所以才会得到业界人士的公认;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

摩尔本人的声音;的修正 1975年;摩尔定律&quot,美国著名半导体厂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体管,紧接着于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电路;光刻"摩尔定律"",在一种新出现的电荷前荷器件存储器芯片中。

他的这一说法被人称为摩尔第二定律。

新摩尔定律:近年来,国内IT专业媒体上又出现了"新摩尔定律" 的提法,则指的是我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摩尔定律"的终结 摩尔定律问世至今已近40年了。

人们不无惊奇地看到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水平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提高。

目前,Intel的微处理器芯片Pentium 4的主频已高达2G(即1 2000M),2011年则要推出含有10亿个晶体管、每秒可执行1千亿条指令的芯片。

人们不禁要问: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吗? 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就可以知道: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

问题只是这一极限是多少,以及何时达到这一极限。

业界已有专家预计,芯片性能的增长速度将在今后几年趋缓。

一般认为,摩尔定律能再适用10年左右。

其制约的因素一是技术,二是经济。

从技术的角度看,随着硅片上线路密度的增加,其复杂性和差错率也将呈指数增长,同时也使全面而彻底的芯片测试几乎成为不可能。

一旦芯片上线条的宽度达到纳米(10-9米)数量级时,相当于只有几个分子的大小,这种情况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将发生质的变化,致使采用现行工艺的半导体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摩尔定律也就要走到它的尽头了。

从经济的角度看,正如上述摩尔第二定律所述,目前是20-30亿美元建一座芯片厂,线条尺寸缩小到0.1微米时将猛增至100亿美元,比一座核电站投资还大。

由于花不起这笔钱,迫使越来越多的公司退出了芯片行业。

看来摩尔定律要再维持十年的寿命,也决非易事。

然而,也有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美国一家名叫CyberCash公司的总裁兼CEO丹·林启说,"摩尔定律是关于人类创造力的定律,而不是物理学定律"。

持类似观点的人也认为,摩尔定律实际上是关于人类信念的定律,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一定能做到时,就会努力去实现它。

摩尔当初提出他的观察报告时,他实际上是给了人们一种信念,使大家相信他预言的发展趋势一定会持续。

,元器件的密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平面工艺被认为是"整个半导体工业 键&quot,尽管役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一增长率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几乎维持为一个常数:&quot。

"摩尔定律"的由来: "摩尔定律&quot,从1979年的8086和8088,到1982年的80286:(每芯片的电路增长倍数)=2(年份-1975)/。

只要&quot?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quot、物理定律,而是对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预测,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长速度甚至超 过了摩尔定律。

系统软件的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对处理器和存储芯片的需求;版本"摩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EEE的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quot。

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增长到1997年Pentium II处理器上的7.5百万个。

如果以其他人所说的18个月为翻番周期,则二者相去甚远。

可见从长远来看,还是摩尔本人的说法更加接近实际。

也有人从个人计算机(即PC)的三大要素--微处理器芯片;(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从而刺激了集成电路的更快发展。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摩尔定律并非数学,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quot。

与此同时PC机的内存储器容量由最早的480k扩大到8M。

1995年,1989年的80486;的"始作涌者"是戈顿·摩尔,到1975年,在面积仅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单块硅芯片上、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26年中应包括13个翻番周期,每经过一个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应提高2n倍(0≤n≤12),因此到第13个周期即26年后元件数应提高了212=4096倍;的精度不断提高,的的确确含有将近65000个元件,与十年前摩尔的预言的确惊人地一致,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

1975年,他当年是把"每年翻一番&quot。

&quot:原来目前广为流传的"摩尔定律"并非摩尔本人的说法! "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摩尔定律"的最初原型。

"还是后来修正的"每两年翻一番"反而被淹没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个月翻一番到底什么是&quot。

历史竟和人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按照摩尔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学的美国人)一名编辑采访时的说法;: 1,摩尔在《经济学家》杂志上撰文写道:"现在令我感到最为担心的是成本的增加,…这是另一条指数曲线";,也是摩尔定律问世的技术基础。

1965年4月19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观察评论报告,题目是:...

人们经常用“摩尔定律”来比喻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日新月异,...

摩尔定律 到底什么是"摩尔定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

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

"摩尔定律"的由来:"摩尔定律"的"始作涌者"是戈顿·摩尔,大名鼎鼎的芯片制造厂商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20世纪50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导体制造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摩尔定律"的出台。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半导体厂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体管,紧接着于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电路。

这种平面型制造工艺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采用一种所谓"光刻"技术来形成半导体电路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

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断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平面工艺被认为是"整个半导体工业键",也是摩尔定律问世的技术基础。

1965年4月19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观察评论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

摩尔应这家杂志的要求对未来十年间半导体元件工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言。

据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积仅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单块硅芯片上,将有可能密集65000个元件。

他是根据器件的复杂性(电路密度提高而价格降低)和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作出这一推断的,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最低元件价格下的理杂性每年大约增加一倍。

可以确信,短期内这一增长率会继续保持。

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话。

而在更长时期内的增长率应是略有波动,尽管役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一增长率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几乎维持为一个常数。

"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摩尔定律"的最初原型。

"摩尔定律"的修正1975年;摩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EEE的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

按照摩尔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学的美国人)一名编辑采访时的说法,他当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为"每两年国一番",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翻一番"。

然而,据网上有的媒体透露,就在摩尔本人的论文发表后不久,有人将其预言修改成"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个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长4倍",有人甚至列出了如下的数学公式:(每芯片的电路增长倍数)=2(年份-1975)/1.5。

这一说法后来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流传至今。

摩尔本人的声音,无论是最初的"每一年图一番"还是后来修正的"每两年翻一番"反而被淹没了,如今已鲜有人知。

历史竟和人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来目前广为流传的"摩尔定律"并非摩尔本人的说法!"摩尔定律"的验证 摩尔定律到底准不准?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具体的数据。

1975年,在一种新出现的电荷前荷器件存储器芯片中,的的确确含有将近65000个元件,与十年前摩尔的预言的确惊人地一致!另据Intel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从1971年4004处理器上的2300个,增长到1997年Pentium II处理器上的7.5百万个,26年内增加了3200倍。

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验证:如果按摩尔本人"每两年翻一番"的预测,26年中应包括13个翻番周期,每经过一个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应提高2n倍(0≤n≤12),因此到第13个周期即26年后元件数应提高了212=4096倍,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预测,这与实际的增长倍数3200倍可以算是相当接近了。

如果以其他人所说的18个月为翻番周期,则二者相去甚远。

可见从长远来看,还是摩尔本人的说法更加接近实际。

也有人从个人计算机(即PC)的三大要素--微处理器芯片、半导体存储器和系统软件来考察摩尔定律的正确性。

微处理器方面,从1979年的8086和8088,到1982年的80286,1985年的80386,1989年的80486,1993年的Pentium,1996年的PentiumPro,1997年的PentiumII,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摩尔定律的直接结果。

与此同时PC机的内存储器容量由最早的480k扩大到8M,16M,与摩尔定律更为吻合。

系统软件方面,早期的计算机由于存储容量的限制,系统软件的规模和功能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内存容量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呈指数增长,系统软件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其所包含的程序代码的行数也剧增:Basic的源代码在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后发展到大约50万行。

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1982年的第一版含有27,000行代码,20年后增加到大约200万行。

有人将其发展速度绘制一条曲线后发现,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长速度甚至超 过了摩尔定律。

系统软件的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对处理器和存储芯...

摩尔定律达到极限后会阻碍软件行业的发展吗?

“摩尔定律”是由Intel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于1965年首次提出的。

摩尔先生当时预言,集成电路中导体元件的密度每18个月增加一倍。

在过去30年里,摩尔定律被非常准确地验证了。

摩尔定律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数字技术产品会不停地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小,越来越便宜。

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芯片上的元件大约只有60种,而现在,英特尔最新的Itanium芯片上有17亿个硅晶体管。

尽管这一定律后来成为里程碑似的东西,但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页码是114页。

摩尔最近说:“当时,你不会想把这种东西放入你的档案中的,我当时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精确。

” 为什么是硅? 这是一个材料科学上的奇迹。

硅是是一种很好的半导体(它能够导电,但同时也可以控制的方式进行),尽管收缩,硅的晶体结构仍然能保持完整。

摩尔定律现在失效了吗? 没有,尽管很多分析师与企业的官员已经放言摩尔定律将过时,但它可能仍然发挥作用。

一些人,比如惠普实验室的 Stan Williams与Phil Kuekes认为,到2010年,晶体管的收缩将成为一个问题。

因此,厂商需要找到新的替代材料,比如惠普的“交叉开关”(cossa switches)。

另外一些人,比如英特尔的科技战略部主任 Paolo Gagini则宣称,到2015年,制造商们才开始转向混合芯片(hyid chips),比如结合了传统晶体管元素与新出现材料,比如纳米线的芯片。

到 2020年,新型芯片才会完全投入使用。

从理论的角度讲,硅晶体管还能够继续缩小,直到4纳米级别生产工艺出现为止,时间可能在2023年左右。

到那个时候,由于控制电流的晶体管门(tansisto gate) 以及氧化栅极(gate oxide)距离将非常贴近,因此,将发生电子漂移现象(electons dift)。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晶体管会失去可靠性,原因是晶体管会由此无法控制电子的进出,从而无法制造出1和0出来。

(注:纳米是衡量芯片的体积单位。

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

目前的芯片一般使用90纳米工艺制造。

) 如果失效会怎样? 很难讲。

如果替代晶体管的材料永远找不到,摩尔定律便会失效。

如果替代材料出现了,那么类似摩尔定律的规律将仍然出现。

最好的替代材料是什么? 天知道?碳纳米管,硅纳米线晶体管,分子开关(molecula cossas),相态变化材料( phase change mateials),自旋电子(spintonics)目前都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硅有局限性,但制造商与设计师们仍然喜欢这种材料。

硅将继续出现在某些设备当中。

摩尔表示:“我认为,硅技术仍然是制造复杂微结构及材料的基本方法。

” 谁提出了摩尔定律? 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Cave Mead也参与了摩尔定律的提出。

摩尔表示,20年来,他对人们称他为摩尔定律创始人的做法受之有愧。

英特尔的前官员David House曾经推断说,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番。

实际上,芯片的性能每隔18个月翻番一次。

摩尔强调说,他从;从来没有说过18个月。

摩尔定律不适合于硬盘驱动器的容量或者其它设备之上。

摩尔开玩笑的说:“摩尔定律已经被应用于任何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东西上面,我很高兴因此而获得好评。

” 翻番有何用途? 晶体管数量翻倍带来的好处可以总结为:更快,更小,更便宜。

根据摩尔定律,芯片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便是缩小晶体管的大小,然后让芯片能够容纳越多的晶体管。

晶体管的增加可以让设计师为芯片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3D显卡,从而节约成本。

晶体管的增加也能够让设计师将精力放在依靠芯片的总体性能上。

由于新旧芯片的体积一一样,因此新款芯片的成本与旧款芯片一样。

另外,小的晶体管意味着电子不需要传得过远,从而提升了芯片的性能。

摩尔定律如何影响实际产品? 摩尔定律让生产找到了提升其产品性能的途径。

18年前,“华尔街”这部电影里面的麦克尔道格拉斯拿的手机象一块砖,而现在,晶体管数量的增加让多功能手机得以出现,电视,7百万象素照相机,MP3 音乐播放器都能够融于小小的一只手机当中。

功能更加强大,价格更加便宜的芯片让软件开发商们得以开发出既时通讯,3D游戏以及网页浏览器这样的东西。

技术难点在哪里? 将电流弄进晶体管相当困难,晶体管会发热,这是一个问题。

一些晶体管结构,譬如氧化栅极,仅有几个原子那么薄,因此很容易漏电。

硅的出路在何方? 趋势是将硅应用到新地方。

未来几年,各种才起步的公司希望在墙壁上,家具中甚至野生动物身上嵌入传感器。

微流体芯片(Micofluidics Chip)可以让医生用笔记本电脑获知许多病人的身体状况。

经济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仅有几个行业会受此影响。

汽车制造商们已经表示将会改造汽车内部的茶托(cup holdes )以及汽车的外形,因为汽车的引擎不会朝令夕改。

摩尔定律对于经济健康吗? 是也不是。

专门衡量摩尔定律的一个规则叫做Rock定律。

Rock定律说,芯片工厂的组装成本每四年会翻番。

现在,新的组装工厂会耗资数十亿美元。

出于成本原因,绝大多数的芯片公司现在并不拥有组装工厂。

华尔街的分析师,未来学家,甚至芯片企业的官员一直在表示,高昂的...

摩尔定律的详细解释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芯片上的元件大约只有60种,而现在,英特尔最新的Itanium芯片上有17亿个硅晶体管. 尽管这一定律后来成为里程碑似的东西,但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页码是114页. 摩尔最近说:"当时,你不会想把这种东西放入你的档案中的,我当时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精确." 为什么是硅? 这是一个材料科学上奇迹.硅是是一种很好的半导体(它能够导电,但同时也可以控制的方式进行的),尽管收缩,硅的晶体结构仍然能保持完整. 摩尔定律现在失效了吗? 没有,尽管很多分析师与企业的官员已经放言摩尔定律将过时,但它可能仍然发挥作用. 一些人,比如惠普实验室的 Stan Williams与Phil Kuekes认为,到2010年,晶体管的收缩将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厂商需要找到新的替代材料,比如惠普的"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es). 另外一些人,比如英特尔的科技战略部主任 Paolo Gargini则宣称,到2015年,制造商们才开始转向混合芯片(hybrid chips),比如结合了传统晶体管元素与新出现材料,比如纳米线的芯片.到 2020年,新型芯片才会完全投入使用. 从理论的角度讲,硅晶体管还能够继续缩小,直到4纳米级别生产工艺出现为止,时间可能在2023年左右.到那个时候,由于控制电流的晶体管门(transistor gate) 以及氧化栅极(gate oxide)距离将非常贴近,因此,将发生电子漂移现象(electrons drift).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晶体管会失去可靠性,原因是晶体管会由此无法控制电子的进出,从而无法制造出1和0出来. (注:纳米是衡量芯片的体积单位.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目前的芯片一般使用90纳米工艺制造.) 如果失效会怎样? 很难讲.如果替代晶体管的材料永远找不到,摩尔定律便会失效.如果替代材料出现了,那么类似摩尔定律的规律将仍然出现. 最好的替代材料是什么? 天知道?碳纳米管,硅纳米线晶体管,分子开关(molecular crossbars),相态变化材料( phase change materials),自旋电子(spintronics)目前都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硅有局限性,但制造商与设计师们仍然喜欢这种材料.硅将继续出现在某些设备当中. 摩尔表示:"我认为,硅技术仍然是制造复杂微结构及材料的基本方法." 谁提出了摩尔定律? 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Carver Mead也参与了摩尔定律的提出.摩尔表示,20年来,他对人们称他为摩尔定律创始人的做法受之有愧.英特尔的前官员David House曾经推断说,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番.实际上,芯片的性能每隔18个月翻番一次.摩尔强调说,他从;从来没有说过18个月. 摩尔定律不适合于硬盘驱动器的容量或者其它设备之上.摩尔开玩笑的说:"摩尔定律已经被应用于任何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东西上面,我很高兴因此而获得好评." 翻番有何用途? 晶体管数量翻倍带来的好处可以总结为:更快,更小,更便宜.根据摩尔定律,芯片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便是缩小晶体管的大小,然后让芯片能够容纳越多的晶体管.晶体管的增加可以让设计师为芯片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3D显卡,从而节约成本. 晶体管的增加也能够让设计师将精力放在依靠芯片的总体性能上.由于新旧芯片的体积一一样,因此新款芯片的成本与旧款芯片一样. 另外,小的晶体管意味着电子不需要传得过远,从而提升了芯片的性能. 摩尔定律如何影响实际产品? 摩尔定律让生产找到了提升其产品性能的途径.18年前,"华尔街"这部电影里面的麦克尔道格拉斯拿的手机象一块砖,而现在,晶体管数量的增加让多功能手机得以出现,电视,7百万象素照相机,MP3 音乐播放器都能够融于小小的一只手机当中. 功能更加强大,价格更加便宜的芯片让软件开发商们得以开发出既时通讯,3D游戏以及网页浏览器这样的东西. 技术难点在哪里? 将电流弄进晶体管相当困难,晶体管会发热,这是一个问题.一些晶体管结构,譬如氧化栅极,仅有几个原子那么薄,因此很容易漏电. 硅的出路在何方? 趋势是将硅应用到新地方.未来几年,各种才起步的公司希望在墙壁上,家具中甚至野生动物身上嵌入传感器.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s Chip)可以让医生用笔记本电脑获知许多病人的身体状况. 经济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仅有几个行业会受此影响.汽车制造商们已经表示将会改造汽车内部的茶托(cup holders )以及汽车的外形,因为汽车的引擎不会朝令夕改. 摩尔定律对于经济健康吗? 是也不是.专门衡量摩尔定律的一个规则叫做Rock定律.Rock定律说,芯片工厂的组装成本每四年会翻番.现在,新的组装工厂会耗资数十亿美元.出于成本原因,绝大多数的芯片公司现在并不拥有组装工厂. 华尔街的分析师,未来学家,甚至芯片企业的官员一直在表示,高昂的成本将终结或者减弱摩尔定律的使用. 摩尔还做了哪些别的预测? 摩尔还是预测过家用电脑以及电子表.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电子学...

什么是摩尔定律?什么是麦特卡夫定律?

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

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

1975年,摩尔又修正了摩尔定律,他认为,每隔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将翻番。

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芯片上的元件大约只有60种,而现在,英特尔最新的Itanium芯片上有17亿个硅晶体管。

尽管这一定律后来成为里程碑似的东西,但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放在首要位置,文章所在的页码是114页。

摩尔最近说:"当时,你不会想把这种东西放入你的档案中的,我当时没有想到它会如此的精确。

" 为什么是硅? 这是一个材料科学上奇迹。

硅是是一种很好的半导体(它能够导电,但同时也可以控制的方式进行的),尽管收缩,硅的晶体结构仍然能保持完整。

摩尔定律现在失效了吗? 没有,尽管很多分析师与企业的官员已经放言摩尔定律将过时,但它可能仍然发挥作用。

一些人,比如惠普实验室的 Stan Williams与Phil Kuekes认为,到2010年,晶体管的收缩将成为一个问题。

因此,厂商需要找到新的替代材料,比如惠普的"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es)。

另外一些人,比如英特尔的科技战略部主任 Paolo Gargini则宣称,到2015年,制造商们才开始转向混合芯片(hybrid chips),比如结合了传统晶体管元素与新出现材料,比如纳米线的芯片。

到 2020年,新型芯片才会完全投入使用。

从理论的角度讲,硅晶体管还能够继续缩小,直到4纳米级别生产工艺出现为止,时间可能在2023年左右。

到那个时候,由于控制电流的晶体管门(transistor gate) 以及氧化栅极(gate oxide)距离将非常贴近,因此,将发生电子漂移现象(electrons drift)。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晶体管会失去可靠性,原因是晶体管会由此无法控制电子的进出,从而无法制造出1和0出来。

(注:纳米是衡量芯片的体积单位。

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

目前的芯片一般使用90纳米工艺制造。

) 如果失效会怎样? 很难讲。

如果替代晶体管的材料永远找不到,摩尔定律便会失效。

如果替代材料出现了,那么类似摩尔定律的规律将仍然出现。

最好的替代材料是什么? 天知道?碳纳米管,硅纳米线晶体管,分子开关(molecular crossbars),相态变化材料( phase change materials),自旋电子(spintronics)目前都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硅有局限性,但制造商与设计师们仍然喜欢这种材料。

硅将继续出现在某些设备当中。

摩尔表示:"我认为,硅技术仍然是制造复杂微结构及材料的基本方法。

" 谁提出了摩尔定律? 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Carver Mead也参与了摩尔定律的提出。

摩尔表示,20年来,他对人们称他为摩尔定律创始人的做法受之有愧。

英特尔的前官员David House曾经推断说,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番。

实际上,芯片的性能每隔18个月翻番一次。

摩尔强调说,他从;从来没有说过18个月。

摩尔定律不适合于硬盘驱动器的容量或者其它设备之上。

摩尔开玩笑的说:"摩尔定律已经被应用于任何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东西上面,我很高兴因此而获得好评。

" 翻番有何用途? 晶体管数量翻倍带来的好处可以总结为:更快,更小,更便宜。

根据摩尔定律,芯片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便是缩小晶体管的大小,然后让芯片能够容纳越多的晶体管。

晶体管的增加可以让设计师为芯片添加更多的功能,比如3D显卡,从而节约成本。

晶体管的增加也能够让设计师将精力放在依靠芯片的总体性能上。

由于新旧芯片的体积一一样,因此新款芯片的成本与旧款芯片一样。

另外,小的晶体管意味着电子不需要传得过远,从而提升了芯片的性能。

摩尔定律如何影响实际产品? 摩尔定律让生产找到了提升其产品性能的途径。

18年前,"华尔街"这部电影里面的麦克尔道格拉斯拿的手机象一块砖,而现在,晶体管数量的增加让多功能手机得以出现,电视,7百万象素照相机,MP3 音乐播放器都能够融于小小的一只手机当中。

功能更加强大,价格更加便宜的芯片让软件开发商们得以开发出既时通讯,3D游戏以及网页浏览器这样的东西。

技术难点在哪里? 将电流弄进晶体管相当困难,晶体管会发热,这是一个问题。

一些晶体管结构,譬如氧化栅极,仅有几个原子那么薄,因此很容易漏电。

硅的出路在何方? 趋势是将硅应用到新地方。

未来几年,各种才起步的公司希望在墙壁上,家具中甚至野生动物身上嵌入传感器。

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s Chip)可以让医生用笔记本电脑获知许多病人的身体状况。

经济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仅有几个行业会受此影响。

汽车制造商们已经表示将会改造汽车内部的茶托(cup holders )以及汽车的外形,因为汽车的引擎不会朝令夕改。

摩尔定律对于经济健康吗? 是也不是。

专门衡量摩尔定律的一个规则叫做Rock定律。

Rock定律说,芯片工厂的组装成本每四年会翻番。

现在,新的组装工厂会耗资数十亿美元。

出于成本原因,绝大多数的芯片公司现在并不拥有组装工厂。

华尔街的分析师,未来学家,甚至芯片企业的官员一直在表示,高昂的成本将终结或者减弱摩尔定律的使用。

...

摩尔定律真的失效了吗

不会到底什么是"摩尔定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以上几种说法中,以第一种说法最为普遍,第二、三两种说法涉及到价格因素,其实质是一样的.三种说法虽然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个月,至于"翻一番"(或两番)的是"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是整个"计算机的性能",还是"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性能"就见仁见智了. "摩尔定律"的由来: "摩尔定律"的"始作涌者"是戈顿·摩尔,大名鼎鼎的芯片制造厂商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用年代初半导体制造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摩尔定律"的出台. 早在1959年,美国著名半导体厂商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平面型晶体管,紧接着于1961年又推出了平面型集成电路.这种平面型制造工艺是在研磨得很平的硅片上,采用一种所谓"光刻"技术来形成半导体电路的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只要"光刻"的精度不断提高,元器件的密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平面工艺被认为是"整个半导体工业 键",也是摩尔定律问世的技术基础. 1965年4月19日,时任仙童半导体公司研究开发实验室主任的摩尔应邀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观察评论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应这家杂志的要求对未来十年间半导体元件工业的发展趋势作出预言.据他推算,到1975年,在面积仅为四分之一平方英寸的单块硅芯片上,将有可能密集65000个元件.他是根据器件的复杂性(电路密度提高而价格降低)和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作出这一推断的,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最低元件价格下的理杂性每年大约增加一倍.可以确信,短期内这一增长率会继续保持.即便不是有所加快的话.而在更长时期内的增长率应是略有波动,尽管役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这一增长率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几乎维持为一个常数."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为"摩尔定律"的最初原型. "摩尔定律"的修正 1975年;摩尔在国际电信联盟IEEE的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密度每年回一番"的增长率进行了重新审定和修正.按照摩尔本人1997年9月接受(科学的美国人)一名编辑采访时的说法,他当年是把"每年翻一番"改为"每两年国一番",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翻一番". 然而,据网上有的媒体透露,就在摩尔本人的论文发表后不久,有人将其预言修改成"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密度或容量每18个月翻一番,或每三年增长4倍",有人甚至列出了如下的数学公式:(每芯片的电路增长倍数)=2(年份-1975)/1.5.这一说法后来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流传至今.摩尔本人的声音,无论是最初的"每一年图一番"还是后来修正的"每两年翻一番"反而被淹没了,如今已鲜有人知. 历史竟和人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原来目前广为流传的"摩尔定律"并非摩尔本人的说法! "摩尔定律"的验证 摩尔定律到底准不准?让我们先来看几个具体的数据.1975年,在一种新出现的电荷前荷器件存储器芯片中,的的确确含有将近65000个元件,与十年前摩尔的预言的确惊人地一致!另据Intel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从1971年4004处理器上的2300个,增长到1997年Pentium II处理器上的7.5百万个,26年内增加了3200倍.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个简单的验证:如果按摩尔本人"每两年翻一番"的预测,26年中应包括13个翻番周期,每经过一个周期,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应提高2n倍(0≤n≤12),因此到第13个周期即26年后元件数应提高了212=4096倍,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预测,这与实际的增长倍数3200倍可以算是相当接近了.如果以其他人所说的18个月为翻番周期,则二者相去甚远.可见从长远来看,还是摩尔本人的说法更加接近实际. 也有人从个人计算机(即PC)的三大要素--微处理器芯片、半导体存储器和系统软件来考察摩尔定律的正确性.微处理器方面,从1979年的8086和8088,到1982年的80286,1985年的80386,1989年的80486,1993年的Pentium,1996年的PentiumPro,1997年的PentiumII,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是摩尔定律的直接结果.与此同时PC机的内存储器容量由最早的480k扩大到8M,16M,与摩尔定律更为吻合.系统软件方面,早期的计算机由于存储容量的限制,系统软件的规模和功能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内存容量按照摩尔定律的速度呈指数增长,系统软件不再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其所包含的程序代码的行数也剧增:Basic的源代码在1975年只有4,000行,20年后发展到大约50万行.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1982年的第一版含有27,000行代码,20年后增加到大约200万行.有人将其发展速度绘制一条曲线后发现,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长速度甚至超 过了摩尔定律.系统软件的发展反过来又提高了对处理器和存储芯片的需求,从而刺激了集成电路的更快发展. 这里需要特...

摩尔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摩尔定律是著名芯片制造厂商美国因特尔公司 (Intel)创始人之一的戈顿·摩尔对集成电路技术发展趋势 作出 的推断。

它描述了特定时期,特定技术及其相关应用的性能或价格以18个月为周期的一种增长或下降规律。

摩尔定律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表述: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每隔18个月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50%;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翻两番。

大家还关注
    
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