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计算机软件主要是使用( ).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 - 电脑|办公 - 电脑办公-杀毒安全-网络-V3学习网
微商网
 
 
导航:首页 |电脑|办公|正文

第一代计算机软件主要是使用( ).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

时间:2020-06-25 13:43:08
在软件方面,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什么语言 计算机语言主要分为三类:1)低级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符号语言等。2)高级语言:BASIC(True basic、Qbasic、Virtual Basic
作者:

第一代计算机软件主要是使用( ).

在软件方面,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什么语言

计算机语言主要分为三类:1)低级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符号语言等。

2)高级语言:BASIC(True basic、Qbasic、Virtual Basic)、C、PASCAL、FORTRAN、智能化语言(LISP、Prolog)等等。

3)专业语言:CAD系统中的绘图语言和DBMS的数据库查询语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第一代:机器语言第二代:汇编语言第三代:高级语言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领域是什么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7)这一阶段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管元件作基本器件,用光屏管或汞延时电路作存储器,输入域输出主要采用穿孔卡片或纸带,体积大、耗电量大、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且价格昂贵。

在软件上,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

这时的计算机的基本线路是采用电子管结构,程序从人工手编的机器指令程序,过渡到符号语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计算工具革命性发展的开始,它所采用的二进位制与程序存贮等基本技术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

第一代计算机是指什么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是指电子管制作的计算机。

又称“电子管计算机”。

50年代是计算机研制的第一个高潮时期,那时的计算机中的主要元器件都是用电子管制成的,后人将用电子管制作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发展有三个特点:即由军用扩展至民用,由实验室开发转入工业化生产,同时由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和事务处理。

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1.采用电子管作基础元件;2.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设备,后来逐渐过渡到用磁芯存储器;3.输入、输出设备主要是用穿孔卡片,用户使用起来很不方便;4.系统软件还非常原始,用户必须掌握用类似于二进制机器语言进行编程的方法。

操作系统是在第几代计算机开始应用?

人工操作阶段 (无OS,1946---1955年) 管理程序阶段 (第一代OS,1955---60年代初) 多道程序设计 (第二代OS,1963---1980年) 与(现代)操作系统的形成(1980年以后) 操作系统的发展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从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的每一代进化都以减少成本、缩小体积、降低功耗、增大容量和提高性能为目标,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on System,NOS)是相对于单机操作系统而言的,是指能使网络上每台计算机能够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的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具备单机操作系统所需的功能外,如内存管理、CPU管理、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管理等,还有网络通信、网络服务管理等网络功能。

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网络操作系统则是作为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同也有一个渐进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单机操作系统到后来的网络操作系统,从单用户操作系统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1. 早期的操作系统 最初的计算机并没有操作系统,人们通过各种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

随后为了提高效率而出现了汇编语言,操作人员通过有孔的纸带将程序输入计算机进行编译。

这些将语言内置的计算机只能由操作人员自己编写程序来运行,不利于设备、程序的共用。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出现了现代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界面,是各种应用程序共同的平台。

有了操作系统,一方面很好地实现了程序的共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

随着计算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起来。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

1976年,美国DIGITAL RESEARCH软件公司研制出8位的CP/M操作系统。

这个系统允许用户通过控制台的键盘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主要功能是对文件信息进行管理,以实现硬盘文件或其他设备文件的自动存取。

此后出现的一些8位操作系统多采用CP/M结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继CP/M操作系统之后,还出现了C-DOS、M-DOS、TRS-DOS、S-DOS和MS-DOS等磁盘操作系统。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MS-DOS,它是在IBM-PC及其兼容机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它起源于SCP86-DOS,是1980年基于8086微处理器而设计的单用户操作系统。

后来,微软公司获得了该操作系统的专利权,配备在IBM-PC机上,并命名为PC-DOS。

1981年,微软的MS-DOS 1.0版与IBM的PC面世,这是第一个实际应用的16位操作系统。

从此,微型计算机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1987年,微软发布的MS-DOS 3.3版本是非常成熟可靠的DOS版本,微软据此取得个人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

从1981年问世至今,DOS经历了7次大的版本升级,从1.0版到现在的7.0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但是,DOS系统的单用户、单任务、字符界面和16位的大格局没有变化,因此它对于内存的管理也局限在640KB的范围内。

由此带来的很多局限性限制了DOS系统进一步的应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则正是微软公司为了克服DOS系统的这些限制而开发出来的。

2. 现代操作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的单用户操作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各种新型的现代操作系统犹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

现代操作系统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它是以多用户多道作业和分时为特征的系统。

其典型代表有UNIX、Windows、Linux、OS/2等操作系统。

(1) UNIX1968年,KenThompson和同在贝尔实验室计算机研究小组的同事们计划创建他们自己的操作系统。

Ken和Dennis找到了现在非常有名的little-usedPDP-7sittinginacorner,他们用GE系统生成了可在该机器上运行的程序代码。

接下来, Ken和他的同事还完成了第一个命令解释器和一些简单的文件处理工具。

他们很快写好了汇编器,系统已经开始自支持了。

这时的系统已经有点像UNIX了。

文件系统与现在的文件系统相对相似。

它使用节点的思想,而且有特殊的文件类型来支持目录和设备。

当时那台PDP-7可同时支持两个用户。

小提示:汇编器(assembler)是一种将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编译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机器语言的工具。

1970年UNIX被移植到PDP-11/20上。

贝尔实验室专利局成了UNIX的首家商业用户。

这第一个系统有几点是很值得注意的。

运行UNIX的PDP-11/20没有存储保护,它仅有的存储为一个0.5MB的磁盘。

系统支持同时3个用户,分别完成编辑、排版,再加上计算机研究小组进行进一步的UNIX开发。

该系统的手册被标为FirstEdition,日期为1971年11月。

UNIX第二版于1972年发行,增添了管道的功能。

该版本还加上了除汇编之外的编程语言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Ken曾试图用NB语言来重写核心。

小提示:NB是由B语言(由Ken和Dennis设计)修改而来的。

B语言的前身是BCPL。

BCPL(Basic CPL)是Martin Richards于1967年在剑桥设计的。

CPL(Combined Programming...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主要采用的电子元件是什么?

第一代是ARPAnet 是美国军事用的网络,只能简单地端对端连接,功能自然是通信和资源共享。

第一代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 。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重达30吨,占地170m2,内装18000个电子管,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式计算机快1000倍。

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

磁鼓是一种磁记录设备,它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

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讯网络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广域网、局域网、计算机互联网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计算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如高能物理、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航天技术等。

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出现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控制论等新的学科。

2、过程检控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自动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数据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

特别是仪器仪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所构成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将工业自动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3、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

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管理、物资管理、报表统计、帐目计算、信息情报检索等。

近年来,国内许多机构纷纷建设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生产企业也开始采用制造资源规划软件(MRP),商业流通领域则逐步使用电子信息交换系统(EDI),即所谓无纸贸易。

4、辅助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测试(CAD/CAM/CAT)。

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性能测试。

③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公司企业经济信息管理,计划与规划,分析统计,预测,决策;物资、财务、劳资、人事等管理。

④情报检索:图书资料、历史档案、科技资源、环境等信息检索自动化;建立各种信息系统。

⑤自动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工艺过程最优控制,武器控制,通信控制,交通信号控制。

⑥模式识别:应用计算机对一组事件或过程进行鉴别和分类,它们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像等具体对象,也可以是状态、程度等抽象对象。

5、人工智能开发一些具有人类某些智能的应用系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判断、推理等智能活动,使计算机具有自学习适应和逻辑推理的功能,如计算机推理、智能学习系统、专家系统、机器人等,帮助人们学习和完成某些推理工作。

6、语言翻译1947年,美国数学家、工程师沃伦·韦弗与英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安德鲁·布思提出了以计算机进行翻译(简称“机译”)的设想,机译从此步入历史舞台,并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

机译分为文字机译和语音机译。

机译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语言间的隔阂,堪称高科技造福人类之举。

但机译的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问题,尤其是译文质量,离理想目标仍相差甚远。

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认为,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行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达到“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这一观点恐怕道出了制约译文质量的瓶颈所在。

相关介绍:计算机应用是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等,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是计算机学科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应用分为数值计算和非数值应用两大领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门学科相结合,改进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已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技术现象而且是一种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现象。

发展历程 :1、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主要是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数值应用,这一阶段使用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数字机和模拟机),硬件体积庞大,运算速度慢,系统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软件尚未形成系统,应用程序编制耗费大量人力。

主要应用于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2、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开始向非数值应用方面发展。

这一阶段使用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除继续用于科学计算外,主要用于数据处理、工商业事务处理、企业信息管理。

60年代后期出现小型机后,硬件逐步形成系列,接口设备和外围设备品种增多,组块式的软件设计使软件的编制趋于工程化,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

3、70年代计算机应用普及到社会经济更多的领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和可靠性,它促进了计算机的推广应用。

随着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服务行业、社会公用事业等。

家用电器采用微处理机后使计算机应用深入到家庭生活和娱乐之中。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使计算机网络得到发展。

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发展方向:1、巨型化计算机应用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高、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强。

在研制的巨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

2、微型化微型计算机已进入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等小型仪器设备中,同时也作为工业控制过程的心脏,使仪器设备实现“智能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笔记本型、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必将以更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欢迎。

3、网络化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特别是家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一方面希望众多用户能共享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各计算机之间能互相传递信息进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己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银行系统、商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

4、智能...

大家还关注
    
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