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需求 度量 软件度量
定义软件质量的属性需要哪几方面的问题
概括地说,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与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
具体地说,软件质量是软件符合明确叙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文档中明确描述的开发标准、以及所有专业开发的软件都应具有的隐含特征的程度。
软件质量反映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需求——软件需求是度量软件质量的基础,不满足需求的软件就不具备质量。
规范——不遵循各种标准中定义的开发规则,软件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扩展——只满足明确定义的需求,而没有满足应有的隐含需求,软件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衡量软件测试质量的指标 测试用例覆盖率概念
1.什么是覆盖率覆盖率是用来度量测试完整性的一个手段,覆盖率是测试技术有效性的一个度量。
2.覆盖率的作用通过覆盖率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测试是否充分,我们测试的弱点在哪些方面,进而指导我们设计能够增加覆盖率的测试用例,有效地提高测试质量。
但是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覆盖率,要考虑进度、成本、范围之间的关系。
3.覆盖率计算的公式覆盖率=(至少被执行一次的item数)/item的总数4.覆盖率的分类覆盖率按照测试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白盒测试覆盖、灰盒测试覆盖、黑盒测试覆盖。
其他分类方法:面向对象的覆盖率(继承上下文覆盖、基于状态的上下文覆盖、基于线程的上下文覆盖)
CMMI3级中度量,如何分析度量的数据?该度量哪些数据?
软件工程涉及的资源有:人力、资金、时间的合理分配,涉及到文化与管理等,及各种规划化。
软件开发是一个把用户需要转化为软件需求,把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设计,用软件代码来实现软件设计,对软件代码进行测试,并签署确认它可以投入运行使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包含有相应的文档编制工作。
软件开发过程当中,遵循一定的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以及系统的维护等几个阶段。
依次概述如下: 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包括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可行性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就是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它是一个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理解,然后把它用软件工程开发语言(形式功能规约,即需求规格说明书)表达出来的过程。
系统可行性分析就是通过需求调查来确定此系统是否具有可行性。
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可以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实际上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软件分解成模块。
概要设计就是结构设计,其主要目标就是给出软件的模块结构,用软件结构图表示。
详细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模块的程序流程、算法和数据结构,次要任务就是设计数据库,常用方法还是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3、系统编码 系统编码是指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即写成以某一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源程序清单"。
4、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不是验证软件的正确性,而是以较小的代价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
测试从需求阶段开始,此后与整个开发过程并行,换句话说,伴随着开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重要的测试活动,它是预期内按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的保证。
5、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是指在已完成对软件的研制(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并交付使用以后,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一些软件工程的活动。
即根据软件运行的情况,对软件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新的要求,以及纠正运行中发现的错误。
编写软件问题报告、软件修改报告。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软件开发并不是从第一步进行到最后一步,而是在任何阶段,在进入下一阶段前一般都有一步或几步的回溯。
在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可能要求修改设计,用户可能会提出一些需要来修改需求说明书等。
总的说来,软件开发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整个系统开发的过程当中,系统分析和设计是重中之重。
只有把握好系统分析,才能使后续改动尽可能多的减少;只有把握好系统设计,才能保证软件的根基比较稳固。
也即是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软件开发的周期以及寿命。
另外,完美的开发团队和开发过程的合理控制是软件成功开发关键要素之一。
>> 软件工程 过去几十年,软件技术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和发展,构成软件的软件实体的粒度不断增大,软件基本模型越来越符合人类的思维模式;软件运行平台的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地屏蔽掉计算机底层的复杂性;软件支撑平台的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地屏蔽了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软件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广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基于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各种应用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网络新技术与软件新技术的相互促进必将为人类创造一个更为灿烂多彩的IT世界。
这世上同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声音:本质决定成败和细节决定成败。
偏好本质的人喜欢说本质论。
偏好细节的人则喜欢说精细化管理。
但如果在较长的时间轴上考量这两种观点,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并不真的对立。
----------------------------程序员几个发展方向: 走向管理:有两种原因会使部分程序员走上管理的道路,一是与生俱来的对 权力的欲望;一是在程序员的岗位上对自我价值重新认知。
对于前者如果欲望过去强烈就会急功进利,很容易走捷径,会出现不能服众的情况。
对于后者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个程序员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会慢慢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做一件事情必须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如果需要别人的帮助就必须能影响他人。
从而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对公司来说几乎是不值一文,如果想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提升必须要影响到他人,借助他人的力量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提升。
走向行业:即成为某个行业的行业专家。
一般来说走这个方面需要机遇,需 要长时间的从事某一个领域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对某个行业无论是大局还是细节都了如指掌。
走向专业:即成为架构师。
一般来说这些人对开发有狂热的兴趣,逐渐的从代码的编写中认识到设计与软件架构的重要性,并对软件设计乐此不疲。
自已干:这些人是野心家,也是风险最大的一条路。
好多程序员都认为软件开发不需要什么成本,只要能接到单子完全可以自己干,自己当老板。
然而很少了解只有长期持续的订单才是一个企业不断稳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程序员具备:恒心、耐心、细心 兴趣决定一切:当一个人把自己的职业仅当成谋生的手段时,那他的人生将会失去很多乐趣。
如果你不喜欢软件开发,那最好离开这个职业,没有兴趣只会让你一事无成。
自我学习:做程序员就是这样,走上了一条永无止境的学习之路,不学习新知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