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电h7710配置软件 宏电h7710说明书
软件配置管理的工具软件有哪些?
你描述的不够具体,把你的具体要求说下啊,你可以发到我邮箱里admin@cnieee.com,我可以给你做个这方面的演示工程,下面是我写的关于组态王无线抄表的一个案例,你可以参考下,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正需求一种快捷有效的数据采集与信息管理系统,比如前些年北方热力公司蒸汽管网运行情况,供汽用户仪表运行情况信息的采集大多还处于热力公司员工挨家挨户的跑的一个状况,这种模式效率底,费时费力,信息量小,不能实时有效的对整个管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这时候无线抄表系统既SCADA无线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
下面我将以组态王、智能二次仪表、DTU无线传输模块,CDMA无线上网卡为例告诉大家怎样组建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先说下需要的硬件设备:带有232或485通讯的智能二次仪表,DTU无线传输模块,本文将以宏电科技的H7710为例,联通的CDMA无线上网卡或者移动的GPRS卡,个人感觉用CDMA的比较好,速度和价格都比移动的有优势,当然信号不好的地方还是用移动的好点。
一跟母口的串口线(用于设置DTU的参数)。
然后就是上位机软件了,通用的上位机组态软件也比较多,国外的主要有W in CC、Intouch、IFIX,国内的主要是组态王和三维力控了,这里我以组态王讲解。
上面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试通讯了,选的二次仪表最好能支持标准的MODBUS协议,或者组态王已有它的驱动程序,不然还要自己开驱动,如果通讯协议比较复杂还需要求助于组态王驱动开发部,一些简单的通讯协议可以自己动手开更多的内容你可以去下面参考资料的网址看看
有什么软件能知道自己电脑的硬件配置
作为软件配置管理工作者,差不多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认识新朋友时,当别人问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自然回答到,“我从事软件配置管理工作”。
接着,十有八九,会被问到下一个问题“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
总被问到相同的问题,倒还称不上是苦恼,真正的苦恼在于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软件配置管理真是不太容易说得清……解释了半天,结果往往是,“你这份工作好玄妙啊。
隔行如隔山啊,我是搞不懂了。
” 是的,软件配置管理,确实不太好解释。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其它工作,似乎都比它容易理解。
考试大开发工程师在编写源代码;测试工程师在测试,挑毛病;需求分析师跟用户确定需求,并且用精确严谨的语言表达出来……虽说这样说未必严谨,但是至少能够得到一个大致的印象。
但是,软件配置管理呢?软件配置管理是什么? 下面是软件配置管理的一个权威定义: “A discipline applying technical and administative diection and suveillance to identify and document the functional and physical chaacteistics of a configuation item, contol changes to those chaacteistics, ecod and epot change pocessing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veify compliance with specified equiements.” “一套应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指导和监督的方法,用来:识别和记录配置项的功能特征和物理特征;控制这些特征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处理和执行的状态;以及验证其符合特定的需求。
” 如果你看得一头雾水,别担心,这不是你能力上的问题。
大部分人和你的感受相同。
这个定义,以及类似的权威定义,都高度抽象。
用一两句话,确实很难把握好软件配置管理这个概念。
需要更多的描述,才能把它说清楚。
事实上,这一整本书,就是在认识和理解软件配置管理。
而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用一些我们相对熟悉的概念来打比方,做对比,来讲解软件配置管理这个概念。
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大家对软件配置管理有一个初步的,但比较正确的认识。
与图书管理作对比 软件配置管理,是关于软件资产的管理。
什么是软件资产呢?源代码,设计文档,可以运行的程序,这些在软件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软件资产。
软件配置管理就是关于这些内容的管理。
那么,具体有什么要管理的呢?让我们把它和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做个对比。
它们有一些相似点。
首先,图书管理管的是图书资产;软件配置管理管的是软件资产。
这两种管理,管的都是信息资产。
其次,图书管理,需要把图书进行分类,以便检索,需要将图书存放在合适的地方,以便存取,还要防止虫吃鼠咬;考试大而软件配置管理也类似,需要把软件资产——主要是源代码,放在合适的目录结构里,放在合适的地方存储,防止丢失或者弄乱。
再次,在图书馆,要记录谁借出了哪本书,还没还。
这是为了保证,图书馆的书不会丢失; 而软件配置管理中也类似,需要记录谁“借”出了什么文件,什么时候“还”的。
在这一“借”一“还”的过程中,程序员修改了它,而软件配置管理记录下了这些修改。
那么,为什么要记录呢? 因为软件资产与图书资产不同,软件资产在不断变化,不断演进。
项目初始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份简单的项目计划,而项目结束时,已是可以交付给用户的产品。
如果缩小视野,单就某个源代码文件来看,也会看到,通常它会在项目的某个时刻,被某个程序员创建第一个版本,然后,可能有不同的程序员,不断修改它,产生新的版本。
软件配置管理关心:是不是这个文件的各个历史版本应该被记录,以便今后翻阅?是不是各次修改的修改者、修改的原因应该被记录,以便将来可以理解当时的情形,理解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改动?更扣人心弦的是,当两个人同时想要修改一个文件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其中一个人的改动丢失,也就是常说的版本覆盖。
那么,是让他们一个改完了另一个再改呢,还是让他们同时改,在将来合并?等等。
所以说,软件配置管理是关于不断演进的软件资产的管理。
为什么称作配置管理? 机器由零部件组成。
例如,汽车一般由底盘、发动机、车身和电器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其中,汽车底盘一般包括传动系、转向系、制动系和行驶系。
传动系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和减速器等部件组成。
再往下,基本就是零件了。
机器由正确型号的零部件配置而成。
每个零件都有型号、编号。
零件组成的部件也有。
一直到整个机器,一辆汽车。
要保证制造出来的机器是正确的,就要保证选取了所有正确型号的零部件。
那么,容易想到,应该有某种列表或文档,标明各零部件型号和组成关系,也就是说,标明配置信息。
而当配置有变动的时候,要更新这样的列表或文档。
并且,这种变动不能随随便便,是否应该先让总工程师批准?是否应该做相应的测试?这些都属于对配置的管理。
从软件配置管理的视角看,软件也是这么配置起来的。
往小了说,各个源代码文件的正确版本配置在一起,编译产生了正确的可运行程序。
往大了说,若干软件组件的特定版本,配置构成了特定的软件产品。
而有些软件组件,可能参与了不止一个软件产品的配置构成。
而当某个软件组件参与不止一个软件产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