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2000.0409是什么星座:农历与阴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与阴历有什么区别?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现代叫做朔〈shuò〉望月)。至于「年」的概念,最初大约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如果说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那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代叫做太阳年。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平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 (这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在二十九到三十天之间,但是这个日数少于一个太阳年。《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实际上四季循环的周期约为 365 虔蚣日,比十二个朔望月的日数约多 11 虔蚣日,积三年就相差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三年就要闰一个月,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调和配合。《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但要注意《尧典》这里说「岁」,这是用「岁」表示从今年某一节气 (例如冬至) 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使之和「年」有分工,「年」表示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之间的这一段时间。所以《周礼·春官·大史》说「正岁年以序事」,n古人很重视置闰。《左传·文公六年》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五年要闰两次,所以《说文》说「五年再闰」。五年闰两次又多了些,后来规定十九年共闰七个月。殷周时代已经置闰,闰月一般放在年终,当时置闰尚无定制,有时一年再闰,春秋时代就没有一年再闰的情况了。汉初在九月之后置闰,称为「后九月」,这是因为当时沿袭秦制,以十月为岁首,以九月为年终的缘故,上古也有年中置闰,如闰三月、闰六月之类。当闰而不闰叫做「失闰」。如何适当安插闰月,这是古代历法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这里没有必要叙述。n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 (季),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人常用作相应的月份的代称。《楚辞·哀郢(yǐng)》「民离散而相失兮,就是指夏历二月说的。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蟪蛄(huìgū)不知 春秋。」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此外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为春秋。我的出生日期是2000年5月12日,请问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这样你今年的生日就是2015年0526反正我们这边过生日是过阴历我是阴历1999年4月27日出生,阳历是1999年5月22日。我是什么星座?谁来回答我的问题?金牛双子座在古代,阴历的作用是什么?古人经常观察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所以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现代叫做朔〈shuò〉望月)。至于「年」的概念,最初大约是由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说文》说:「年,熟谷也。」如果说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那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代叫做太阳年。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 (这是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在二十九到三十天之间,现代测得是 29.53 日) ,全年总共 354 天。但是这个日数少于一个太阳年。《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实际上四季循环的周期约为 365 虔蚣日,比十二个朔望月的日数约多 11 虔蚣日,积三年就相差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三年就要闰一个月,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调和配合。《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就是这个意思。但要注意《尧典》这里说「岁」,不说「年」,这是用「岁」表示从今年某一节气 (例如冬至) 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一段时间,使之和「年」有分工,「年」表示从今年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之间的这一段时间。所以《周礼·春官·大史》说「正岁年以序事」,岁年并举。n古人很重视置闰。《左传·文公六年》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三年一闰还不够,五年要闰两次,所以《说文》说「五年再闰」。五年闰两次又多了些,后来规定十九年共闰七个月。从现有文献看,殷周时代已经置闰,闰月一般放在年终,称为「十三月」。当时置闰尚无定制,有时一年再闰,所以会有「十四月」。春秋时代就没有一年再闰的情况了。汉初在九月之后置闰,称为「后九月」,这是因为当时沿袭秦制,以十月为岁首,以九月为年终的缘故,有关这一点,下文还要谈到。上古也有年中置闰,如闰三月、闰六月之类。当闰而不闰叫做「失闰」。如何适当安插闰月,这是古代历法工作中的重要课题,这里没有必要叙述。n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 (季) ,后来又按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次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这些名称,古人常用作相应的月份的代称。《楚辞·哀郢(yǐng)》「民离散而相失兮,方 仲春 而东迁」,就是指夏历二月说的。但是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mgc》:「蟪蛄(huìgū)不知 春秋 。」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此外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为春秋,这是因为「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 (见杜预《春秋序》) 。旧说春秋犹言四时 (《诗经·鲁颂·必门〈bì〉宫》郑玄笺) ,错举春秋以包春夏秋冬四时 (杜预《春秋序》·孔颖达《正义》) ,似难置信。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所以有些古书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这是值得注意的。例如《墨子·天志中》「制为四时春秋冬夏,以纪纲之」,《管子·幼官图》「修春秋冬夏之常祭」,《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等等。n除了日月季年之外,还有更大的时间单位,这就是章、蔀(bù)、纪、元。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一蔀(76 年),二十蔀为一纪(1520 年),三纪为一元(4560 年)。基金会的2000万和饭圈女孩的2000个口罩0
- 上一篇:最可能把春节恋人弄假成真的星座配对
- 下一篇:星座新年爱情大挪移